当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,或玩的时候,假若家长强行终止并让孩子转入学习,那孩子基本会非常地不情愿,原来开心的好心情立即被破坏。这样的结果,等于家长让孩子带着不情愿的心情去学习,此时,孩子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,那孩子一定是超人!于是乎,家长就看到了磨蹭、不用心、不耐烦、粗心大意、糊弄、应付等问题出现,可这是谁造成的?
对于孩子来说,情绪是学习的好帮手还是敌人,往往都在家长是如何操作的了。谁都知道“强扭的瓜不甜”,可面对孩子的学习,家长好像就忘记了,恨不得像对待牲口那样,拿一个鞭子拼命抽赶。如果孩子是一头温顺的牛,可能还有一点效果,但若遇到孩子是犟驴,那尥蹶子就是常态了。所以杭州天童教育认为,让孩子在好心情的情况下去学习,也是家长的任务。
当孩子学习时能心情愉快,那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,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。同时,当学习不再是一项“任务”,或是一件苦差事的时候,孩子就会有自主学习的欲望,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。而当家长或老师逼迫孩子学习,加上进入童年期以后的孩子,是以学习间接经验知识为主,这些远比直接经验的知识难以理解,这就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。
最后顺便说一点孩子的学习方法问题。童年期以后的孩子,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,这和以往以直接经验学习有很大的差别。想学好,就需要孩子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,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,还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。此时孩子的玩,也是延续幼儿期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,这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影响作用。说白了,也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尚未成熟,还不能完全转换为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缘故。
所以,家长一定不能把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,一定要给孩子充裕的思考时间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:“只有当孩子每天能按自己的愿望,随意使用不少于5-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,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、全面发展的人。离开这一点,去谈论全面发展,谈论培养素质、爱好和天赋才能,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。”虽然我也感觉这个时间恐怕不现实,但2-3个小时还是可以保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