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从一出生开始,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,父母对于儿童来讲,就是他们的启蒙教师。伴随着儿童的成长,孩子会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语言、行为、交往模式甚至是心理模式。他们会将父母营造的环境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包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。大约到了青春期,孩子内化的部分,就会显现出来。外面的人会说:你的孩子和你好像,而这往往让我们大吃一惊!
我的邻居家有个男孩子,十年前,总是听到父母对着孩子大吼大叫,每次的训斥之后,就会听到孩子无助的哭声。十年后,又听到邻居家处在变声期的男孩大吼着回应父母,这时父母的吼声已经比不过孩子的声音了。一旦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,父母就总是抱怨孩子太不听话,总是顶嘴。我作为一个局外人,清楚地看到了孩子是怎么以父母为榜样来处理自己情绪的。
著名学者周国平在《自发的认识论》一文中写到,他和他的妻子在家里讨论苏格拉底的名言“我知道我一无所知”,他五岁的女儿问他们:什么是一无所知?孩子妈妈解释说:“就是什么也不知道。”他女儿问:“那他怎么知道他一无所知了?”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讲,对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有了一定的认识,产生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,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,而正好孩子的家庭里也有这样的讨论氛围,父母自然而然的充当了孩子的老师,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环境,父母擅长于什么,孩子也会从中学习到很多。
蒙特利梭说,儿童有一种天生将环境中所有东西都吸收进去的能力,这个能力就是儿童的吸收性心智。儿童将他们所处的环境完全“吃”进自己的心理中,形成了自己的“心理肌肉”。所以,儿童形成什么样的心理肌肉,取决于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,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的环境和人文的环境,而人文环境尤为重要。儿童的这种吸收性心理的特质,说明他们的成长是一种自我创造的过程,在这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中,成人不是教他们学习什么,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,帮助他们心理的形成。创建一个有丰富材料的环境是一部分;成人的言行举止、思维模式、价值观、以及成人潜在的心理等是儿童环境的另一部分。杭州天童教育觉得,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,父母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孩子的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