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在游戏中体验控制感
许多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严加管束,没有足够的权力控制事情。举例来说,一个孩子在十几岁时,甚至无法决定每天穿什么衣服。或是在家里,他被教导:“该做、该做、该做、不该做”,等等。实际生活中,一些基本的小事是自己不能把握的,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游戏。在游戏中,他可以体验到控制全局的感觉,只要他有高水平和强大的装备,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达到的。
2、在游戏中寻找归属感
一定程度上,游戏有助于内向的孩子在网上建立友谊。孩子们也许有社会上的困难,但是他们能在游戏中和其他人建立虚拟关系。这个虚拟的链接给了心理安慰。儿童成长本身是由“我是谁”这一问题组成的。在心理上得到认同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发展过程。大部分同学都在讨论游戏,而那些想要成为同伴的人则更容易选择游戏并沉迷其中。
3、释放游戏中对现实憎恶的人的攻击
儿童能够释放对家庭和学校的不满情绪。游戏中小孩的外号是很霸道的。实际上,他们也许是个很胆小、很内向的人。在游戏中,他们将敌人想像成憎恨自己的人。可能他的同学欺负了他,可能是他的爸爸或妈妈。
4、未得到足够的陪伴
这样的陪伴并非时间问题,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灵需求。假如父母忽略了陪孩子玩耍的乐趣,分享快乐和烦恼,那么就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孤独感。所以他们需要借助其他东西来获得心灵上的补偿。小吃、电视、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伴侣。
5、父母为了省心,主动让孩子玩手机
有些父母把手机塞给孩子,让他自己玩,父母就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:爸爸妈妈因为要忙,所以才给我手机玩,那下一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。是不是送,完全取决于父母自己。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地使用手机,什么情况下坚决不给,这一点必须慎重。
6、儿童缺乏自控能力
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每个大人都难以自我控制,何况孩子在他们玩得不开心时,父母叫停,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。因此,停止你的催促,用亲子约定的方式帮助孩子控制时间,强化时间观念。
7、缺乏有序的作息安排
小孩子放学后就会很容易想到看电视、吃零食或者玩游戏,因为没有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,再加上家庭成员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,在这个时候孩子就容易想到看电视、吃零食或者玩游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