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、语义效应
“语义效应”是生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,当聊天也能分出情商高低来时,我们就会发现同样一件事,不同情商的人可以说出不同的感受。
例如:有人碰掉你的书,“你这人咋回事走路不带眼睛啊!”“不好意思,我的书碰到你没有?”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传递出不同的语言信息,对方收到的感觉就天差地别。语义效应有个最致命的魅力,就是在阐述同一件事情,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,让听者产生不同的直观感受。语义效应抓住了人的得失感来影响人的行为。
传递者的语言是积极向上的,接收者也会受到正能量的感染。家长之所以会在和孩子沟通时发生矛盾,也是沟通出现问题,孩子才会出现叛逆的行为。
其次、对待孩子缺点的态度
家长在面对孩子缺点时的态度关系到孩子对缺点的自我认知。有的家长以为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,孩子就能长记性。错了!那样只能让孩子觉得厌烦愤怒。
也有家长喜欢翻旧账,恨铁不成钢地想把孩子的缺点一一列出来让孩子自我认知,谁知道恰恰相反,这样更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和你对着干。家长在愤怒的情绪下让孩子接收到的都是负面信息,孩子的内心被负面情绪所干扰,表现出来的往往都是无声的抗议,固执偏激不听话也就在所难免了。
家长利用“语义效应”转变与孩子的说话方式,带给孩子正面的引导,孩子接收到了正能量,心理就会反省,自然改变了自己的态度。
再者、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
当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差,心里的焦虑可想而知,出于惯性就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,自家孩子表现不理想时,就会强调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。
家长这样的行为间接地批评孩子,否定孩子自然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,影响了亲子关系。家长出于自然的比较却激起孩子的自卑和叛逆,家长自以为是的“激将法”对孩子的语言上的威胁。
深深地伤害了孩子,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逐渐在孩子心里形成并产生对家长的报复想法。可见拿孩子作比较是家长做得最错的事。
孩子表现出叛逆的矛头,家长就要及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面对倔强不听话的孩子,家长可以用“语义效应”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,在让孩子自我认知的同时,改善孩子的叛逆行为,和家庭亲子关系。与孩子的沟通最忌硬碰硬,相互赌气,互相伤害,家长要理性面对孩子的叛逆,进行有效沟通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