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如何培养自律能力就是家长心中的一块大石了,别说孩子,有时候连大人自己都很难做到自律。
1. 不要强逼孩子
首先别强逼孩子,自律不是靠逼出来的,往往家长越“逼”,孩子越反着来。因为过于严格、强权的逼迫只会遭到反弹,物极必反。
家长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锱铢必较,上纲上线。这样一来,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势必会逃避或是反抗。
2. 不要急于求成
很多家长都是急性子,妄图孩子一夜之间就变成自律乖宝宝,要知道自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,而是功在平时。
想要让孩子自律,就要给他足够多的时间,孩子的意志力可能并不像成人那么坚定,高估孩子的意志力,只会起到反作用。我们需要有耐心一起陪他养成良好的习惯,培养规律的作息等。
3. 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自律的孩子
有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作为父母,只需做好榜样,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,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。”
有一个著名的电梯实验:如果一电梯人都面对墙壁,唯一一个面对电梯门的人会不知不觉转向墙壁。这个实验证明了环境的重要性。一个父母每天手机不离手的家庭,想让孩子独善其身,太难了。
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,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,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。
孩子是父母的镜子,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们就要做什么样的人。光嘴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,想让孩子自律,首先你自己得是这样的人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,“每一瞬间,你看到孩子,也就看到了自己。”父母的言传身教,是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唯一捷径。
4. 通过兴趣引导形成自律
自律很难,但是如果通过兴趣来引导,就会轻松很多。在《社会性动物》一书中写到:想让别人帮你做一件困难的事情,先让他从容易的部分开始,等他接受并上手了,再逐步升级。
从不自律到自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但是只要从简单处着手,便能一步步迈向成功。兴趣,会让一个人能够抵制玩乐的诱惑,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,愿意坚定执行,因为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。
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,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培养良好的自律。
5. 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并执行
合理的家庭规则能让孩子明白凡事都有规则,需要遵守。在家中设一个合理的规则,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。
孩子天然不会有“我只能看一会电视”或“糖我只能吃一颗”这种想法。我们只能帮助他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和规则 :比如零食只能吃多少,一次只能买几个玩具,每天只能看多久动画片。当然这个过程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,各自亮出底线,“讨价还价“直到达成一致,然后,严格执行。
可以把这样的规则打印出来,贴在房间显眼的位置,提醒孩子,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。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撒娇、哭闹就妥协孩子睡懒觉、不学习、无节制看电视、玩手机等。要让孩子知道,有了规则就要执行,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。孩子常常会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,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,显得拖拖拉拉,不肯痛痛快快吃饭,拖拖拉拉洗澡,看很久的电视才能写作业等。
培养孩子的自律性,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、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。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,给孩子制定时间表。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,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,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。孩子就会知道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,学会合理安排时间,自然也就不再拖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