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的消极语言要不得,消极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,婴儿在能完全理解情感前就已经在经历、表达及接受情感了,这些技能是孩子应付更复杂的社会的基础,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情感发育呢?
四五岁的孩子,正是天真快乐的年龄,可是,现在的不少孩子天天喊着“烦得很”“没意思”“我郁闷”……大人们觉得孩子的这些话很有意思,却不知道,这些语言正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才形成的。这种消极的语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,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商。
《每日新报》报道,记者曾采访了10多位幼儿园的老师和一些同龄孩子的家长,发现不少孩子都有上述类似的表现。被采访的幼儿园老师说,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,上课时总是说“我对这些没兴趣”“有完没完啊”。开始时,老师还觉得孩子跟“小大人儿”似的,很“深沉”。时间久了就发现,这样的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,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的态度,学习中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。
一位家长说,他与5岁多的孩子聊天时,孩子总是说:“你烦不烦啊?”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。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说,她的孩子现在总是不开心,口头语就是“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”或是“我是一只不被看好的股票”,这些都是孩子的爸爸经常说的。
在采访中发现,说这类语言的孩子,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,很多人对自己的现实状况不满意,平时爱发牢骚。而大多数家长没有想到自己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。
天童教育素质成长中心认为,家长无意的消极语言不利孩子健康成长。情绪是可以传染的,家长们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到家里,这种方式很容易影响到孩子。如果总处在一个充满抱怨和不满的环境里,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用消极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紧张和不满。孩子的这类语言形成习惯以后,对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生活态度非常不利。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,用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孩子。